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藻(如浒苔)及其提取物(如海藻酸纤维、浒苔纤维、海藻酸水凝胶和卡拉胶水凝胶等)的功能化改性,实现了可再生海藻酸多糖在电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催化领域的高值利用。
团队带头人:杨东江教授,团队成员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4名,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多人入选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人才工程。
污染物吸附降解
围绕“环境、材料”交叉领域凝练研究方向,探索环境工程领域所需新材料、新技术相关科学问题与应用研究。团队本方向主要研究碳基、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等多孔材料的制备以及在吸附、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领域的应用,侧重多孔材料的构效关系和机制研究,为新型、高性能的多孔材料的研发及环境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电催化
为解决能源危机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可应用于高效能量转换技术的先进电催化剂,以海洋生物质、配合物等为原料,通过构筑催化剂表面的缺陷、调控其尺寸、组成等,设计一系列可用于O2还原、H2析出、CO2还原等反应的高性能电催化剂。在电催化领域已取得了系统性创新研究成果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光催化
环境和能源光催化: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光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进行调控,构筑可见光响应的高效光催化材料。在太阳能的驱动下,光催化剂产生具有还原性的光生电子和具有氧化性的光生空穴。既可用于抗菌杀菌、污染物深度氧化等环境净化领域,也可进行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碳基化合物等能源转化领域。
清洁能源——二次电池
围绕清洁能源研究方向,探索二次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所需新材料、新技术的相关科学问题与应用研究。团队本方向主要研究金属氧/硫化物等电极材料、安全性凝胶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二次电池领域的应用,侧重不同微纳结构、晶体缺陷结构、复合结构的高效储能系统构建和机制研究,为新型、高性能的二次电池体系的研发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多相催化
本团队主要研究不同结构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围绕甲烷节能减排技术,侧重于贵金属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方面的研究,力图在原子分子水平理解催化反应体系的结构-性能关系,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推动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工业化应用。
2023年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功能材料团队”研究生调剂信息
一、调剂专业及方向
1. 调剂招生专业:学硕02环境功能材料;专硕02环境功能材料。
2. 可接受调剂专业(必须有数学统考成绩):材料、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
3. 调剂人数:学硕02环境功能材料4人左右;专硕02环境功能材料8人左右。
二、环境功能材料团队简介
环境功能材料团队筹建于2012年,现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杰青1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3人。团队负责人杨东江,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已在能源、材料学、化学的顶级期刊上(如Chem,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Mat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总引用超过9000次,h-index=57。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海洋高分子的材料合成及其在高性能储能(锂钠钾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分解水、氧气还原、CO2还原等)、水体污染物吸附降解、气体分离、光催化(分解水、CO2还原)、多相催化(甲烷催化燃烧、CO氧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本团队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齐全,科研条件优越,学习氛围浓厚。欢迎环境、材料等专业同学申请调剂,要求个人工作勤奋,善于思考,对电化学、电催化、光催化和能源材料研究感兴趣。
具体情况参见课题组网址http://www.efmlab.com/
请有调剂意愿的同学将姓名、本科毕业学校、一志愿报考学校专业、考研分数(必须有数学统考成绩)、联系方式以及个人详细简历(要求PDF格式)发送至调剂邮箱(efmlab@126.com),此邮箱为唯一调剂交流邮箱,切勿直接发送导师邮箱以及在小木虫直接回复。
联系地址: 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409室
联系电话: 0532-85953361
联系邮箱: efmlab@126.com